昨天才明白自己的境況,若將人生中的困境用圈圈作爲比喻的話就是:知道了某些知名圈圈的存在卻跳不出去、知道自己肯定陷在某些更大的不知名圈圈裏卻根本不知道它們的界限哪裏,值得安慰的是,似乎有幾個現在已走出的小圈圈,我站在它們的外面,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應該回到那裏。感謝某同學的善意提醒,讓我回憶起圈圈的存在,這很重要我知道,但我的確遺忘了它們,這些我曾以爲我知道的。以爲懂了,但很多問題或想的太淺或其實根本沒有明白。知道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心,已經發現,可以選擇逃避,但圈圈並沒有消失,時間似乎並不會帶走一切,我們還是在圈圈裏。

“純思維不足以把我們帶往哪裏,觀察可以。空虛、孤獨、挫敗都很好,它們讓我們回想我們在尋找,並擔心什麽。”他沒有正面回答我的任何問題。只是叫我多觀察,觀察自己的心。他說,不能逃避,應該做的,是面對它,將它看得清楚想得透徹,於是,它將不會再困擾你。原來,是我想的不夠明白。

有時候人好像就是會這樣,在一個圈圈裏一直轉一直轉,如果它是個錯誤,那麽就是不斷的在重復那樣的錯誤。跳不出圓圈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明知道自己在圈圈裏,可是有一無形力量將自己不斷的往下拉,原本只是二維的圓圈現在變成三維的漩渦,明知漩渦在轉動,卻逃不出。這樣的感覺是不是有點像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明知我們在地球上圍繞著太陽轉動著,不過大概有點不同,只能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並不想逃離地球,離開這裡我們似乎並不會更快樂,或者說,那樣的快樂不是我們可以感知,於是也就不是我們經常關注的了。

說回來,其實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身陷漩渦之中,即根本不知道圈圈的存在。如果人生順利,因爲人有習性,我們會沿著一樣的路一圈一圈的轉,看似快樂完滿的走過一生,但更經常的情況是,我們遇見了人生中的苦,可是習慣逃避,於是還是只能一圈一圈的轉,永遠都轉不出同樣大小的圈圈,走不到圓圈外面的世界。

想要尋找快樂,觀察著別人,忍不住懷念小時候的小幸福。想要尋找快樂,心想,若不能尋找的快樂的原因,那退而求之,若能發現苦的原因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決問題。

曾經以爲自己想清楚了,沒有逃避而選擇勇敢面對問題,以爲將一切想的很清楚了,永遠不會再被拉囘那一個圈圈内,但昨天發現原來自己不知不覺又回到各個大小的重疊圈圈内重復著一樣的路綫,一圈一圈,甚至越陷越深。原來,這樣的我如何能夠快樂。自己果然是太自信了,看似聰明,不時的在省思自己有沒有走錯路。經常走在一樣的路上以爲這就是最正確的路。昨天發現,慣常的思維模式引導我的只會是走囘圈圈裏面的路。想的還不夠清楚,智慧根本沒有升起,苦也就不會消失。如此自信的說大話,以爲智慧升起,也許的確曾升起過一點點,但它也許又降下來了,或者它根本只是表象。凡夫。

意識到也許這輩子都走不出那個最大的圈圈,也許難得可以跳出一點點,看得更清楚,可是也只是難得的有時候,難得的一點點。發現要換取智慧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而且不得不以天真作爲代價,我們就是這樣長大。問他:爲什麽要看的那麽清楚,那些不知道圈圈存在的人好像過得更快樂。他說,只是看起來過的很快樂。看起來。

“想的開就有智慧,智慧不夠圓融也要先有骨氣,久了也會轉變的吧。凡夫就凡夫,沒關係……”是吧,突然想起最近有不少人在不同場合對我講同一句話“慢慢來”。已經知道很多事情不能強求,很多事情不能求急,例如,若急於跳出圈圈外將導致一個問題:這使得跳出圈圈這本為尋求寧靜的行爲也成爲了帶有目的的追求,讓人久久無法平靜。是吧,我們只是凡人,無止盡的慾求決定了我們的脆弱。想到另一個問題,爲什麽自己一直以來觀察的世界如此狹小。给自己的理由是:連自己的心都看不清楚如何看清楚這個世界。既然選擇變快樂比變聰明更重要,我就只有先照顧好心才能有力量幫忙照顧心以外的世界。已經意識到無知圈圈存在的自己只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幼稚,只能努力的不失自信的照順序走出一個個圈圈,這一步步,也似乎只能是慢慢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capef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